孩子有这三个行为是早恋的信号?好的父母,都会这样对待早恋

科普言 人气:1.15W

简要回答

前段时间有个热搜,一个男老师关于早恋的说法爆红了。男老师问同学们。知道为什么不让学生早恋吗?
会耽误学习?太小了?都不是!是因为你们现在连四个选项选一个你都选不对,从14亿人里选一个,你选得对吗?为什么法定结婚年龄,女性20岁男性22岁,因为好的优秀的人。已在大学里受过良好教育,这时候心智都已成熟,也敢于承担责任。对此,网友们纷纷点赞,认为这位班主任讲得有理有据。网友:讲得非常好,关键是孩子都能听得进去。网友:一位好老师不止是教你读书识字,更是人生的指路明灯。网友:这才是教书育人的好老师。不过,也有网友认为老师说得有问题。网友:为什么是14亿,不是7亿?网友:这牵强了点。准确来说应该是这样:小学,你只能找隔壁的;初中,你只能找隔壁的;高中,你只能找一个县的;大学,你就可以找全国的;好点的大学,你还可以找全世界的。而早些时候,中学校长劝学生不要早恋走红网络:下手太早,质量不好;大学再找,白头偕老。希望同学们尤其是女生,不要被低成本的付出而感动,比如为你倒一杯水、买一杯奶茶的等,这不是什么稀缺物种,请个保姆或者叫个快递小哥就能做到。不过,就算是全世界都希望孩子们不要早恋,但是年轻的荷尔蒙是压也压不住的。来看孩子们稚嫩的表白,以及老师们的评语: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早恋的问题历来都是十分让人头疼的。但就是这样,孩子们依旧会在我们眼皮底下,偷偷的进行着青春的荷尔蒙。

孩子“早恋”的信号,家长要多注意
有下面几种现象,孩子可能是早恋信号
第一种,孩子更注重自己的形象,更注重于打扮自己。
当孩子专注于打扮,那么可能是想引起他人的注意,早恋的可能性大,当然并不是绝对的。
第二种,孩子的情绪变化不定,青春期都会有这类问题。当青春期孩子的情绪变化肯定是有原因的,这时期一般就是人际关系影响导致的,要么是和同性朋友,要么是和异性。
第三种,孩子向家长索要更多的钱,花销变大。。如果在某个时间段,孩子经常性要钱,家长也要提高关注,要询问用处,因为谈恋爱是要花钱。
除了上面这三种明显表现之外,还有类似于买些带有特殊符号字母的衣服首饰之类的举动,家长也要适当关注孩子的情况。
那么孩子们早恋的原因是什么?大概率有这两个原因:
1、孩子们缺少家庭的关怀,和父母没什么沟通。
2、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增强。但意志力薄弱容易受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
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增强有自己的思维和见解,但是这些不能被家长或者老师很好的聆听,对他们采取冷漠对待或者指责。
苦闷的孩子们只能从同样苦闷的同龄人那里抱团取暖,于是早恋来得更为正常了。
并且如果意志力薄弱的孩子通过各种渠道接触到不良信息,善于模仿的他们更容易早恋。

孩子有这三个行为是早恋的信号?好的父母,都会这样对待早恋

其实孩子的“早恋”,跟父母想的不同
一个8岁女孩子,收到同学情书兴冲冲地给前来接她的爸爸展示,猝不及防受到惊吓的爸爸只能惊呼地说::“哎呀呀……我的妈呀……”。
虽没评论好歹,但语气却尽显复杂。
儿童性教育专家胡萍说:“人类的爱情会经历两个阶段的发展,
第一个阶段的爱情是无性状态,这个时期的爱情不带有性冲动,仅仅是让孩子体验异性相爱的情感。”
第一个阶段,是指青春期前。这时,孩子对异性的喜爱,仅仅是情感上的。
他们既不像成人考虑太多外在条件,由于性的发育还很幼稚,也没有性的冲动,只想单纯地跟所爱的人待在一起。
它是孩子生命成长的必然经历,也是为将来婚恋作的准备和铺垫,是在内心指引下的爱情“早练”。
而对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早恋又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爱慕型,即青少年之间由于爱慕对方而产生的早恋现象。
2、好奇型,即由于对异性的好奇心而产生的早恋现象。
3、从众型,即迫于周围人的压力产生的早恋现象。
4、逆反型,即由于青少年在两性交往中受到别人不恰当的干预所产生的早恋现象。
如果家长平时对孩子比较关心、比较了解,知道孩子们已进行到什么程度,我们或许可以用一些方法来引导他们。
然而,太多时候,父母却以成人的眼光对待,或以爱孩子之名阻止它的发展,最终带来伤害。

孩子有这三个行为是早恋的信号?好的父母,都会这样对待早恋 第2张

家长该如何谨慎处理孩子的早恋行为
《善解童贞》书中有言:
“孩子正常经历情感早恋不会受伤,成年人对孩子爱情的讥讽、嘲笑、诋毁、攻击和不尊重才会导致孩子受伤。”
所以,即使提前进入“早恋期”,家长朋友们也无需如临大敌,更不要当头棒喝,只要正确认识青少年的成长规律,加以引导即可:
1、摆正姿态,加强沟通
网上一个视频里,10岁女孩收到了人生第一封情书,是同班男孩写的。
爸爸知道后表现出开心,认为:“这是好事啊,证明我姑娘很优秀。”
还安慰她:不必尴尬,照以前的方式与他、与同学们相处就行。
接着,爸爸还表扬男孩,夸他是个能坚持、有毅力的孩子。
女儿也豁然开朗,当即表态:以后,我就把他当作好朋友对待。
爸爸的正确引导,使得女儿能够以正常的态度面对这份感情,并且尝试去把握两性之间的关系,对孩子而言,这是书本上学不来、非常重要的生命体验。
如果教师或父母对孩子所谓的“早恋”过分关注,并强烈反对,不惜采取一切手段切断男女生之间的联系时。
不仅对熄灭好感无益,反而会燃起青春期孩子的叛逆,他们会更加坚决地捍卫自己的感情。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大卫和利比兹曾经做过一次调查,父母的干预,对恋爱中的男女到底起到怎样的作用?
他们惊奇地发现: 父母的干预程度越高,恋爱双方竟然会产生更加强烈的爱。
而这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罗密欧与朱丽叶,两人彼此相爱,但双方家族之间的世仇不予许两人在一起,但家族的阻挠并没有切断两人的爱情,反而更加激发两人在一起的愿望。
于是,他们把父母的干预对子女恋爱所引发的效应称之为: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所以家长一定要冷静下来,多和孩子沟通,引导他们,而不是羞辱他们、责骂他们。
2、其次家长要摆正态度,不要把早恋当成一种错误
2019年12月11日,有媒体报道称袁咏仪13岁的儿子张慕童“谈恋爱”了。袁咏仪看到报道乐不可支。
其实这已不是袁咏仪第一次公开谈儿子关于“早恋”的问题了,在之前一档综艺节目中,袁咏仪就曾公开教13岁的儿子“谈恋爱”:
她给儿子提了很多建议:
3次约会,如果觉得可以继续相处,就要给彼此多一点时间磨合;
“两个人能不能确定恋爱关系,三次约会就足够了。”
如果真的相处不来,要明确拒绝不要拖着……
相较于很多父母对早恋严防死守,袁咏仪却觉得与其明令禁止,不如让孩子早早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袁咏仪采取的是一种尊重并积极引导的态度。
这是因为在她眼里,孩子已经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想法,而青春期的情感萌发,是一种正常的情感表达。
毕竟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情况是:
这是一个物质条件富足,信息资讯爆炸的时代,孩子普遍早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青春期异性交往过密或青春期恋情。
如何教导孩子正确的认识什么是爱,什么是性,比一切无谓的控制来得更加有效。
作为家长千万不要轻易过早给正常的感情需要贴上“早恋”和“坏孩子”的标签。
要以平等的姿态,认真倾听和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探讨自己和身边的真实遭遇和感受,在畅谈中引导孩子逐渐形成正确的爱情观。
3、拓宽圈子,广泛交友
家长要鼓励孩子积极参加郊游、文体比赛、义务劳动等集体活动,以转移其注意力,发泄其充沛的精力。
让他们知道两性并没有什么神秘感,让他们感受到两性在一起是一种很自然的感觉。
4、恰当的性教育
比起早恋家长更加害怕的是涉及到性方面的问题,随着孩子生理逐渐成熟,好奇心与日俱增,家长要适时的、柔和地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其实,真正可怕的不是“早恋”,是没有爱的能力,有人曾因“早恋”一生都无法建立正常的亲密关系。
心理学研究者 Scanlan 说, “从某种意义上说,青少年的恋爱关系是成年人亲密关系的训练场所,提供了一个学习如何管理强烈情绪,协商冲突,沟通需求和回应伴侣的最佳时机”。
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 · 埃里克森也认为,青春期的恋爱对于青少年的自我理解和身份认同有着重要贡献。
在青春期的恋爱过程中和喜欢的人之间发生的矛盾、理解、伤害、幸福,都能促进一个人对 “自己是谁” 的探索。
相反,被禁止恋爱、缺乏探索的孩子,会陷入 “自我身份混淆。
因为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如何自我接纳和认同,他们之后不仅很难建立和维护一段感情,更会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中遭遇一系列挫折。
如果父母在正确完善的性教育基础上,让自由孩子探索亲密关系,他就会知道自己是谁,喜欢什么,如何和人相处。

孩子有这三个行为是早恋的信号?好的父母,都会这样对待早恋 第3张